民間資本有望入股山西國有煤炭企業(yè)
四年前,林老板和幾位親友湊錢在山西大同盤下一個小煤礦,過了幾年外人看來滋潤但實際“冷暖自知”的日子。
2008年9月,山西省出臺一紙紅頭文件———《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半年后,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大幕正式拉開。因條件不合格,老林的小煤礦在去年上半年被正式要求停產。由于地方政府和國企無力支付巨額的整合支出,老林沒有領到一半的賠償款,就先行回家,一邊改行做別的生意,一邊繼續(xù)觀望等待。
直到前不久,山西出臺煤改“新政”:允許參與兼并重組的國有煤炭企業(yè)將并購的小煤礦單獨設立分公司,原來民營投資人的補償余款可通過“入股”的方式參與生產。像老林這樣的煤老板才至此多了一分期盼。
安全事故頻發(fā)力壓“煤老板”
各路資本大舉進軍山西可溯源到2005年,當時,山西出臺《關于推進煤炭企業(yè)資源整合有償使用的意見》,吸引了大量像老林這樣的“掘金者”。業(yè)內人士估計,由浙商帶入的資本就高達500億元。
而隨著后來的一系列文件出臺,煤炭資源的分配方式也由原來的國家無償劃撥,變成了采礦權人有償購買開采,使得各路煤老板手握的資金越來越多。直至突破3000億元,一個龐大的市場格局由此悄然形成。
在外界看來,“煤老板”幾乎是“財富”的代名詞。但老林卻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小礦股東,沒賺到什么錢”,上下打點的費用,煤礦整合的投入,重大節(jié)日或某地方出礦難停產整頓的耽擱,“導致煤礦一年的生產極為有限”。
此后,煤礦事故不斷發(fā)生,在輿論的討伐下,煤老板的日子被國家的安全紅線壓得越來越不好過。
2009年,山西省政府對外公布“10號文”,要求兼并重組后的煤炭企業(yè),規(guī)模原則上不低于年產300萬噸,單井規(guī)模原則上不低于90萬噸。這一硬性規(guī)定,幾乎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煤老板。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有關負責人甚至放出狠話:未來三年,全國煤炭企業(yè)將從11000家減少到4000家。突如其來的重組,使得全國中小型煤炭企業(yè)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
新一輪重組著眼“三跨”
從產業(yè)狀況來看,目前國內煤炭集中度非常低。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小煤礦數量達上萬個,生產煤炭數量為28億噸。相比之下,美國2008年的產量是13億噸原煤,而礦井總數僅為1458座。山西是傳統(tǒng)的煤炭大省,產量占到全國的1/4,但大型礦井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第一波煤改后,山西煤炭企業(yè)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00多家,剩下的都是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煤炭企業(yè)或者整合主體。
盡管企業(yè)數量有所減少,但生產總量不降反增。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廳廳長王守楨預計,2010年山西煤炭生產總量預期是年產7億噸,而2008年和2009年,這一數字分別為6.5億噸和6.2億噸。
“帶血的煤炭”這一形勢也有所扭轉。2009年,山西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wěn)定好轉,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0%和32%。這一經驗被業(yè)界人士稱之為“山西模式”而大加贊譽。
“下一步,將充分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深入推進跨地區(qū)、跨行業(yè)、跨所有制的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鼻安痪茫瑖夷茉淳指本珠L吳吟表示。
這使得省外有實力的能源企業(yè)也得以進入產業(yè)鏈的上游,從而提升兼并重組帶來的效果。
“煤老板”命運有望轉機
事實上,在2009年的第一波兼并重組中,坊間一度流傳山西的動作只是迫于安全壓力,實際還是希望外來民間資本能繼續(xù)留在山西。
而截至目前,要清退的所有民營煤礦,雖然跟地方政府及國企簽訂了賠償協(xié)議,但至今落實的賠償并不多,很多煤老板只領到50%左右的錢。
當雙方還在僵持中,第二波重組來了。據聞,山西方面松開了對民營資本完全清理的限制,聲稱被迫離開的民營資本,可以選擇重新留下,沒有拿到補償款的企業(yè),可以補償款為資本入股,與參與兼并重組的國企成立子公司,但新設立的公司國企必須控股。
這對于老林這樣的煤老板,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轉機。
經上一輪兼并重組,山西煤炭已形成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并存的辦礦格局。從比例上看,國有企業(yè)辦礦占20%,民營企業(yè)辦礦占30%,股份制企業(yè)辦礦占50%。而截至目前,山西煤炭整合協(xié)議簽訂率已逾98%,兼并重組主體到位率達到96%,采礦許可證換證率達90%。今年,山西還將加快煤炭重組工作,但預計將有許多原本萬念俱灰的煤老板開始有了新的期待。
■記者觀察
降低成本為煤改終級目標?
據媒體公開報道,從今年起,傳統(tǒng)的年度煤炭訂貨會、銜接會、匯總會將取消,煤炭價格雙軌制也將宣告結束。山西煤炭企業(yè)今年簽訂合同價格在2009年每噸上調80元的基礎上,再上調40元左右。
業(yè)內專家表示,以往在“多、小、散、亂”的市場格局下,中國能源供應體制顯得過于疲憊和脆弱不堪。由于電價由政府控制,煤價由市場決定,電廠就變成了“夾心餅”。煤價一旦上漲過多,電廠購煤的積極性便不高,而協(xié)調部門微弱的聲音往往對此無能為力。
在事故頻發(fā)的狀態(tài)下,中國煤炭改革幾成騎虎之勢,短期內可具操作性的方式即是政府堅持能源價格管控,讓大型國企“跨地區(qū)、跨行業(yè)、跨所有制”介入能源上游,從而由以往常見的“煤電頂!钡默F象,轉變?yōu)椤懊弘娐?lián)營”或“煤電一體化”,從而降低能源交易成本。
而當能源交易成本有所降低之時,“煤-電-建材”、“煤-油品-化工”等一條龍生產的優(yōu)勢才將有所體現,市民的能源需求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而煤改也將成為中國能源體制改革重要的一個步伐。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