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達人士捐百萬重修文昌塔
在原址重建后的文昌塔。
“今之文昌之祀已微,建閣以醒世之科名夢者!鼻宄螒c四年進士徐旭曾當初建下車文昌閣時,曾感嘆于科舉沒落下車文運日漸式微。不過,現(xiàn)在可以告慰先賢徐旭曾的是,在下車墟鎮(zhèn)水口鐘山消失了數(shù)十年的文昌閣原址上,一座七層高的文昌塔已然矗立,再次續(xù)寫文運昌盛歷史。
記者昨日從和平下車鎮(zhèn)了解到,以“一塔三亭”為主要建筑物的和平下車文昌公園建設目前已進入尾聲。研究文昌閣歷史近十年的當?shù)毓ぷ魅藛T朱建明說,文昌塔就是為了紀念“文昌閣”而建,它的意義不僅僅是重建,更多的是傳承下車鎮(zhèn)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以圖再現(xiàn)昔日“文化之鄉(xiāng)”的榮耀。
溯源
建文昌閣以振文運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中,文昌閣的形成與科舉禮制的建立休戚相關。下車文昌閣也不例外。
清朝嘉慶六年(1801 年),在大學士朱珪的奏請建議下,嘉慶皇帝敕命各地皆立文昌廟。嘉慶四年考中進士的徐旭曾就在下車墟集的水口鐘山上修建了一座三層的文昌閣。此后,每逢科舉制之年和神誕之日,當?shù)厝藷o不齊聚文昌閣,膜拜與孔子并尊的文昌帝君,吟詩作文,登高眺遠,舉行文昌會,祈求當?shù)匚倪\昌盛,希望文曲星能點中自己,高中狀元。
這以后一百多年,在浩蕩南孔儒風的潤澤下,下車成為了文脈興昌之地,人才輩出,一時蔚然成風!耙婚T四進士”(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徐定章)稱譽全省,也涌現(xiàn)了民國法學家徐傅霖、中共和平縣委第一任書記周寶時等。
消失
命途多舛毀于山火
下車一些老人講,當年文昌閣并不高,只有三層,面積也不大,在粵贛邊境一帶卻甚有名氣,每年前去參拜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鄰省定南的一些學子也翻山越嶺來這里參拜以求高中。不過,自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后,和平下車文昌閣便已江河日下,日漸衰敗。盡管如此,它還是苦苦堅守延續(xù)著對文化的愛護和崇敬使命。
在解放初期的一場山火中,文昌閣毀于一旦,木制結構全部被燒,只留下殘桓斷壁。上世紀六十年代下車籌建糧倉,文昌閣僅存的磚石被拉去當了糧倉墊腳石,盛名一百多年的文昌閣僅留下雜亂的地基。
2010 年,下車賢達人士徐梅添捐資100 萬元重建了文昌塔。塔門新題對聯(lián)一副“望紫云觀烏虎,密石當碑書往昔;攀雪峰掛玉龍,定河為墨寫今朝”。文昌塔為八角形,共7 層疊,葫蘆頂,其造型從底層向上逐層收窄,每層開著東西通風門,即坤門與鳳門,其余是作裝飾之用的假門。塔內有階梯盤旋而上。塔身為白色,角邊和拱門邊為紅色,紅白鮮明,既樸素又美觀。
重現(xiàn)
一塔三亭再現(xiàn)文化遺韻
記者從山下觀之,夕陽映照下的文昌塔,好似涂抹了一層金黃色,酷像一支文筆,雄渾偉岸,鐘靈毓秀,氣勢非凡。沿文昌公園小徑逐級而上,兩旁樹木蔥郁,佳氣清秀。塔前廣場上,立有6 塊碑刻,上面有文進士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武進士徐定章、民國法學專家徐傅霖以及中共和平第一任縣委書記周寶時的事跡簡介。碑旁古松林立,古風釅釅。
記者乘興登塔眺望,田園村落,小河山岡,盡收眼底,想起昔日士人們帶著虔誠敬畏的心境,走進清幽古樸的高閣,向文化先賢表示敬佩,在隱隱迢迢山水間感受文運昌盛的雅致余韻,下車古鎮(zhèn),留醉在文昌塔!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袁道文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