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孝”緣何義傳古今
去年年底,市區(qū)客家文化公園內(nèi)先賢園建成開園,32位先賢時隔千年實現(xiàn)首次“團聚”,紫金先賢黃讓也赫然在列,其雕塑底座載:黃讓(1516 年至1597 年),紫金敬梓鎮(zhèn)人,明隆慶年間古名、琴江一帶多賊寇,民甚苦之,其散財募士,與官方同心剿匪,二子亦死于平匪,萬歷皇帝下詔樹立“一門三孝”坊。寥寥數(shù)語,評一生功勞,記者讀之,頓時心生景仰。觀32 位先賢,數(shù)黃讓最為平凡,一介平民,無官無職,何以與諸先賢齊名,受后人景仰?連日來,記者查閱了關于記載黃讓事跡的相關縣志以及黃讓流傳至今的諸多詩詞,試圖解開黃讓“一門三孝”緣何義傳古今之秘。
“以身質(zhì)賊”一身是膽
紫金舊稱永安,明隆慶三年(1569 年)建縣前,備受匪亂之禍。建縣后,悍匪打家劫舍之氣焰仍未有所減弱。隆慶六年,明朝廷派大股官兵剿匪,欲對各股悍匪分化瓦解,進而各個擊破,以絕后患。明萬歷十四年葉春及編的《永安縣志》載,義士黃讓為時任永安縣令陳立中委托“以身質(zhì)賊”,先后深入悍匪曾仕龍?zhí)、龍窩悍匪曹志良處,成功說服兩悍匪歸順并派精兵五百與官兵一同剿匪。盤踞南嶺多年的悍匪江萬松,憑借險要地勢負隅頑抗,官兵攻打7 天未能攻破,黃讓又被派去勸誡。乘江萬松防務松懈之際,黃讓暗通官兵,里應外合,一舉攻下南嶺,江萬松亦被斬殺。
父子三孝感天動地
南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以詞見長,年輕時曾孤膽深入敵營,活捉叛軍首領,令皇帝趙構“一見三嘆息”。300 年后的永安黃讓也堪稱一位辛棄疾式的英雄人物,除“以身質(zhì)賊”一身是膽外,更熟讀詩書,工于詩文,至今有超過50 首詩傳于后世,其在1571 年作《奉天討諸巢捐資視死如歸》中發(fā)愿“只因為報終天恨,一洗嶺東萬斛冤”。
黃讓何以與悍匪有“終天恨”呢,這還要從永安建縣前的1566 年說起。這一年初,黃讓的兄弟被悍匪葉千抓去,一家人拿出三百金贖了回來。見錢眼開的葉千卻并未收手,暗地又挖掘黃讓家祖墳,取走其父母骨殖,要黃家以千金來交換。黃讓“以身質(zhì)賊”換回親人骨骸。后其子啟魯聽說后又只身入賊巢替父還自由身。
當年10 月,黃讓前往華陽賣田地贖身在賊巢的兒子,不幸途中又被另一悍匪黃允所擄。尚在家中的啟愚聽說父兄雙雙被擄之事,大哭不已,日夜不絕聲,眼淚哭盡了甚至流出了血,其悲哀情形連殺人如麻的悍匪葉千、黃允也為之感動,后二悍匪釋放了黃讓父子倆,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后世仰慕孝傳古今
黃讓“一門三孝”的事跡對后世影響甚大。一百多年后的屈大均對此推崇不已,對其事跡進行了深入考證,在其《廣東新書》里專門寫“永安黃氏三孝子”,補充了黃讓“一門三孝”剿匪的英勇事跡。據(jù)《廣東新書》載, 1570 年,黃讓率兒子啟愚、啟魯加入知縣陳哲率領的鄉(xiāng)兵,剿滅悍匪劉漢江。1571 年,父子三人再次參戰(zhàn)剿除悍匪蘇充山,啟愚不幸戰(zhàn)死。1572 年,黃讓只身入悍匪江萬松處勸誡,戰(zhàn)斗打響后,啟魯心系賊巢中父親安危,率領敢死隊,攻打賊巢,一人斬殺了17 人之多,把父親安全救出來,啟魯自己卻因傷重而死。
屈大均在《廣東新書》還詳細記載埋葬黃讓父子三人的“孝子墓”,黃讓死后葬于縣城北牛塘大山頭,無碑碣,其英勇戰(zhàn)死的兩子合葬于縣西林田張八嶺,墓有石,書曰 “大明孝子黃啟愚、啟魯之墓”。據(jù)紫金縣文化館相關人士介紹,時隔500 多年,如今兩孝子墓仍存,黃氏族人在2002 年曾進行了修繕。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