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產品泛濫傷了誰
“奧妙”變“奧紗”“藍月亮”變“藍月殼”……成立未滿3年就成功赴美IPO的拼多多,在短暫的風光過后陷入輿論漩渦。連日來,關于拼多多銷售山寨名牌的質疑不斷發(fā)酵,其商業(yè)模式的弊端也被置于聚光燈下。
對于拼多多上山寨產品眾多,有人以中低端消費人群居多來解釋。拼多多創(chuàng)始人黃崢也說:“我們的核心就是五環(huán)內的人理解不了。”但是,人均收入低、學歷低、住在“五環(huán)外”的人,真的是山寨產品泛濫的理由嗎?
一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這段廣告里的“洗腦神曲”,讓很多人對這款“三億人都在拼”的APP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真的“拼著買”更便宜嗎?其實并不是,也許你“拼多多”上看好了商品,也為價格而慶幸能省下一筆。然而,到手后,一看,傻眼了,“藍月殼”“小米視界”“創(chuàng)維先鋒”“云南中藥牙膏”“紅午功能飲料”“vivi手機”……看著很相似的東西,其實根本貨不對版,這些產品俗稱“山寨產品”。
近日,有券商機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拼多多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這些品牌銷售額合計占比57.82%,銷售量占比63.37%。換而言之,拼多多上家電銷售額的6成來自山寨、假冒產品。雖然統(tǒng)計的只是家電這一單品,但60%的占比也絕對震撼。
二
山寨產品能在平臺上泛濫,大行其道,滿屏滿目都是“碰瓷”知名品牌的商品,作為購物平臺的拼多多不可能完全不知情。如果拼多多審核了入駐商家的執(zhí)照資質,就應該意識到該產品屬于山寨產品,那么平臺放縱的行為顯然存在過錯。如果拼多多未審核相關資質而放任商家通過平臺銷售產品,那么無疑也是存在過錯。因此,拼多多平臺內部的監(jiān)管能力,實在是過于蒼白和無力了。
今年1月,阿里發(fā)布了一份《2017年知識產權年度報告》,指出淘寶的制假售假商家正向微信、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轉移。由于近兩年,阿里集團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用于打假,使得淘寶的審核制度越來越嚴格,不少大的售假、山寨產品店鋪已逐漸放棄了淘寶的店鋪,轉向了別的平臺。
作為阿里巴巴的對手之一的京東,則是從一開始就標榜正品,只賣真貨給消費者,并給消費者提供最好且更快速的快遞,提高用戶的體驗感。也正是京東對產權的堅持,才使得它在消費者心中成為了“正品”的代名詞。買正品,上京東,也成為了一時之間消費者的印象。
三
為山寨產品辯護的人,總是說,因為很多山寨產品的使用者居住于三四五六線城市和廣大農村,人均收入低、學歷低,又想用名牌,因此才受低價的誘惑購買了這些產品。然而,有這些群體的存在就是山寨產品能存在的理由嗎?且不說知識產權保護,但說用戶體驗,就可以感受得到。山寨產品的錢基本上花在包裝上,又想價格低廉、又想包裝高大上,那就只能在東西的本質上壓成本。壓縮過成本的產品在使用感上,實在是太差了。不少消費者吐槽,買過一次后就卸載拼多多APP,并不會再購買?梢哉f,依靠山寨的低價并不能夠讓消費者獲得很多的購物體驗,并成為回頭客。而那些真正物美價廉的正規(guī)品牌商品,雖然是默默無名的小品牌,只要是保證產品質量的正規(guī)廠家,顧客用了一次后才會用第二次。
因此,作為購物平臺,與其依靠山寨的低價讓顧客吐槽,不如好好研究下,提供真正物美價廉的正規(guī)合法商品。否則,任山寨產品泛濫只會傷了自己,成為眾人吐槽的熱點。招牌一旦毀了,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
劉 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