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公園首期建設進展順利有望春節(jié)前向市民開放
坐落在客家文化公園內的孫中山先生塑像。譚興孚 攝
為盡早讓客家文化公園面世,市政府將“完成客家文化公園首期建設”列入2011 年“十件實事” 之一,以推動該公園的建設。目前,該公園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公園首期有望在春節(jié)前向市民開放。為體現(xiàn)客家人樂善好施的精神,有關部門呼吁市民或者企業(yè),通過認捐的方式,共同參與客家文化公園建設。
相當于40個茶山公園
正在建設中的客家文化公園位于河源新市區(qū)東城,東至文昌路,南至永和路,西至鐵路橋,北至緯十路。按原來的方案,公園原規(guī)劃用地面積為148 公頃。3 月30 日,市城管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汪永華向記者透露,公園規(guī)劃用地面積將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征13.5 公頃。擴征后,客家文化公園的總面積將超過160 公頃,是國家重點公園廣州市越秀公園的兩倍多,相當于40個茶山公園。
完成客家文化公園首期建設是2011 年我市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之一。據了解,首期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40 公頃,這也相當于10 個茶山公園。
這么大的公園要游完恐怕會走到腳軟,不過,市民們也不用太擔心,在市委書記陳建華的提議下,有關部門計劃在園內修建長約 14 公里的環(huán)湖、環(huán)園自行車道,屆時,大家可以邊騎自行車邊悠閑地品味客家文化。
公園處處有客家特色
汪永華說,客家文化公園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理念是“綠山-碧水- 主軸線”,具體布局為“一軸兩像三湖四館”,即在一條2000 多米長的客家文化主軸線上,安奉趙佗像和孫中山先生塑像,圍三湖以壯其觀,設博物館、規(guī)劃展覽館、圖書館、肖殷文學館等四館。除此之外,公園內還將設置廣場、民居、客家遷徙路、世客林等體現(xiàn)客家文化內涵和元素的建筑和景點,讓市民和游客認知客家歷史,感悟客家文化,體驗客家風情,領略客家風韻。
客家文化公園處處有客家特色,連植物園也不例外。汪永華說,在占領公園制高點的觀景閣以北,將會有一個極具客家特色的植物園,園內種植各種客家人喜愛及常見的伴人植物(編者注:借助人類活動傳播和擴大分布區(qū)的植物),例如山茶花、木槿等。目前,植物的種資資源正在收集中。由于客家人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市委市政府將盡可能擴大種資資源的收集范圍,將各種“伴客家人植物”收入園中。
公園有望春節(jié)前開放
客家文化公園建成后將成為我市的形象軸,成為河源的視覺焦點,預計每年接待中外游客600 萬人次。目前,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已進入修建性詳細規(guī)劃階段;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拆遷工作則已完成40%左右。隨著各項資金的陸續(xù)到位,拆遷工作預計會在今年6 月份全部完成,為啟動首期建設提供場地。
根據3 月7 日召開的市規(guī)劃委員會主任委員會議,公園首期的建設任務主要是完成中軸線建設,具體包括市政道路、園林綠化、夜景照明、客家民居、觀景閣、筑壩蓄水建設及全園內的土方平衡等。各部門將加強協(xié)調、全力推進,爭取客家文化公園首期在春節(jié)前向市民開放。
市民可以參與共建
客家人樂善好施,為了充分體現(xiàn)我市客家人的這一精神,有關部門倡議“河源客家人共建客家文化公園”,號召大家一起來建設客家文化公園。
具體規(guī)劃是,客家文化公園內將建造“微博園”、“志愿者園”“桃李園”、“親情園”、“巾幗園”、“友誼園”、“青年園”、“縣區(qū)園”、“事業(yè)單位園”、“勞模園”、“企業(yè)園”、“公仆園”、“港澳園(或華僑園)”等10 多個主題園區(qū),通過“雕塑、壁畫、刻畫、建筑小品”等形式,弘揚客家人尊師重教、相親相愛、勤勞勇敢、胸懷理想、艱苦奮斗、務實創(chuàng)新、眾志成城的精神。熱心人士和企業(yè)可以通過認捐的方式參與公園建設,認捐的個人和企業(yè)均可以自己的意愿為主題園命名。
目前,“河源客家人共建客家文化公園”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很多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企業(yè)家和市民都表示將積極參與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中去。
本報記者 黃曉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