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館精心組織品牌活動提升青少年人文素養(yǎng) 打造青少年“公益課堂”
博物館不僅是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場所,也是社會教育最典型、資源最豐富、契合度最高的地方。近年來,市博物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平臺,結(jié)合青少年教育的特點與需求,打造了語言學堂、科普課堂等品牌項目,把“公益課堂”送到青少年身邊。
市博物館把“公益課堂”送到青少年身邊。
語言學堂:傳播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
“打魚唱歌哎,歌滿河;掌牛唱歌,歌滿啊坡啰……”6月8日,一首曲調(diào)悠揚的連平客家山歌在源城區(qū)新興小學教室響起,100名青少年的大合唱,讓這首《滿山滿坡都系歌》充滿了童真童趣。
這是市博物館組織的“小小客家唱山歌·非遺傳承有‘童’聲”語言學堂活動的一個剪影。在當天活動中,河源客家山歌非遺傳承人丘雪云為學生們介紹了客家山歌的由來、藝術(shù)風格、演唱技法等,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演唱,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興趣盎然,熱情高漲。
據(jù)悉,語言學堂是市博物館在2020年8月推出的教育品牌,主要以語言類公益培訓為主,涵蓋普通話訓練、演講技巧、形體禮儀、播音主持、客家方言、繪本閱讀、朗誦、童謠、戲劇等內(nèi)容,授課形式多樣,言傳與身教相結(jié)合的方式深受青少年歡迎。
從2020年至今,市博物館共組織舉辦了18期語言學堂、36節(jié)課程,有1120名青少年從中受益。今年,還首次將該項目送到校園和醫(yī)院,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的學習中切身感悟到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
科普課堂:打開認識世界的“窗戶”
如果說“語言學堂”項目是為青少年提供一個鍛煉自我的舞臺,那么科普課堂則為他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為進一步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今年3月,市博物館新創(chuàng)辦了“科普課堂”文博志愿服務(wù)品牌項目,通過科普公益宣講的形式,為廣大青少年普及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
3月31日,市博物館組織宣教志愿者走進源城區(qū)城南小學,開展以“探秘河源恐龍世界”為主題的科普課堂活動。志愿者通過PPT課件、視頻等形式,為同學們科普恐龍知識,讓他們直觀地了解黃氏河源龍的生活習性。有趣的內(nèi)容、新穎的講解,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在有獎互動環(huán)節(jié)紛紛舉手,贏取博物館贈送的恐龍鑰匙扣等獎品。
今年以來,市博物館還在城南小學舉辦“做好垃圾分類,助力疫情防控”、在市一小舉辦“減輕災(zāi)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告訴你如何科學避震和自救”等主題科普課堂活動,幫助青少年增長見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除了語言學堂、科普課堂,市博物館還長期組織博趣手工、道德講堂、文博講座、公益夏令營、小小講解員等青少年教育品牌活動,策劃打造《河源文物說》《“龍聚河源”恐龍主題宣講系列微視頻》等廣播、視頻項目,全方位、多角度、成體系地深入開展青少年教育實踐活動,發(fā)揮好文物資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葉玉珍 王詩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