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面對面”2.0機制,全力打造河源“民生品牌” 推動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2月15日,市“面對面”工作專班召開縣區(qū)深化“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座談會,進一步深化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以下簡稱“面對面”機制),構建市、縣協(xié)調聯(lián)動工作體系,共同謀劃落實好2023年“面對面”機制2.0有關工作,推動各級各部門更好地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針對“出行難”問題,河源粵運綠都公交公司在河源文化廣場公交首末站設立了辦卡專用通道。
全力打造 河源“民生品牌”
記者在會議上獲悉,2022年,市委書記林濤、市長何國森分別聚焦“出行難”“養(yǎng)老難”“電動車充電與安全”“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城市服務”等5個民生主題,與60名群眾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面對面”交流,累計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659宗,解決問題3258宗,階段性辦結401宗,平均每個月辦結約270個問題,辦結率為89%,切實做到了聽民聲、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例如,關于“出行難”主題公開征集有效群眾訴求1561宗,已解決1261宗,辦結率為80.8%。其中,針對河源高級中學路段行人過路難的問題,江東新區(qū)迅速建成人行天橋,有效改善了周邊群眾出行環(huán)境。針對市區(qū)龍光城片區(qū)缺少相對應的公交站點及線路的問題,市交通局會同公交企業(yè),快速完成了龍光城港灣式公交站的建設和線路設計,使群眾出行更加方便、舒心。
自“面對面”機制實施以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各級各部門群策群力、攻堅克難,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養(yǎng)老服務、交通出行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經(jīng)統(tǒng)計,2022年,群眾對“面對面”座談會交辦問題辦理情況總體滿意率為96.7%,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評價明顯向好。
推動群眾訴求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面對面”機制實施以來,市“面對面”工作專班將8個民生主題問題69類80個高頻熱點難點問題列入重點督辦事項,積極推動全市4826宗問題持續(xù)跟進解決。例如,針對群眾在“上學難”座談會上提出的“解決中職學位供給問題”,市教育局制定實施《河源市增加中等職業(yè)教育學位供給行動方案》,逐年增加中職學位供給。針對群眾提出的“物業(yè)管理區(qū)域缺少集中充電點、小區(qū)報裝充電樁難”等問題,市住建局印發(fā)《河源市住宅小區(qū)電動自行車集中式停放、充電場所建設指引(試行)》,有效解決群眾電動自行車充電的供需矛盾。
強化跟蹤問責,推動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一是依托《政風行風熱線》,開設“面對面”追蹤欄目。市直工委、市政數(shù)局和河源廣播電視臺加強溝通合作,舉辦了“‘面對面’追蹤——《政風行風熱線》特別節(jié)目”專場活動,對往期“面對面”座談會上交辦的群眾熱點、難點問題辦理情況跟蹤問效。二是開展“回頭看”。市“面對面”工作專班對各類民生問題辦理情況進行全面核查,開展群眾滿意度回訪工作,篩選出群眾評價不滿意、未明確解決措施的事項,重新交辦、督辦。
著力深化打造 “面對面”2.0
緊抓關鍵,全面深化“面對面”機制。市“面對面”工作專班進一步深化“面對面”機制,推動各級各部門更好地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一是進一步完善領導體系。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落實、專班推動的聯(lián)動機制,確保“面對面”機制運轉順暢,解決群眾訴求快捷高效。二是構建市縣(區(qū))聯(lián)動體系。召開縣(區(qū))深化“面對面”機制工作座談會、培訓會,共同研究深化“面對面”機制,加強對縣(區(qū))“面對面”機制的指導、培訓,鼓勵縣(區(qū))在市統(tǒng)籌下,創(chuàng)新“面對面”形式,實打實解決民生問題,形成上下聯(lián)動的工作體系,共同推進“面對面”2.0工作。三是捕捉民生“弱信號”。結合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及工作實際,進一步強化大數(shù)據(jù)分析,常態(tài)化完善、滾動更新“面對面”主題庫,推動選題更加貼合群眾需求。
多措并舉,全力打造閉環(huán)機制。一是健全民生訴求閉環(huán)解決機制。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鏈條跟進群眾訴求辦理全過程,全面落實閉環(huán)管理。依托“政風行風熱線”平臺,充分發(fā)揮媒體跟蹤問效、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監(jiān)督推動作用,推動有關部門切實解決未辦結事項,做到群眾不滿意“不收兵”、問題不解決“不銷號”。二是推動健全民生問題長效機制。整合各渠道民生類訴求,挖掘分析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對民生問題給出勢態(tài)發(fā)展趨勢,助力職能部門在解決當下具體的群眾訴求過程中,聚焦普遍性、共性問題,逐步研究制定管長遠的制度措施,提高同類訴求辦理效率。三是推進民生領域“小切口”改革。積極對接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梳理分析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人民所想所盼中找準改革著力點,加強制度改革、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工作鏈條、優(yōu)化工作程序,以改革攻堅克難的思維,創(chuàng)新推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問題。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黃敏娜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